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40
作者
杜传忠 [1 ]
刘英基 [2 ]
郑丽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2] 河南师范大学政管学院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3.01.024
中图分类号
F299.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二者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水平较低。制约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及机制性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以及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结合。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推进的有机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153 +1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道路 [J].
徐宪平 .
中国经贸导刊, 2012, (16) :5-7
[2]   河南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机制构建研究 [J].
王建国 .
中州学刊, 2009, (04) :78-81
[3]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J].
张燕 ;
吴玉鸣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6) :46-51
[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思考 [J].
陈爽 ;
姚士谋 ;
章以本 .
经济地理, 1999, (04) :111-116
[5]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J].
Davis, JC ;
Henderson, JV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3, 53 (01) :98-125
[6]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1920-1970.[J].Joachim Singelman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 5
[7]  
让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N].马晓河;.经济日报.2012,
[8]  
城镇化事关发展全局.[N].马志刚;.经济日报.2012,
[9]  
中国城市化.[M].顾朝林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8,
[10]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