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被引:38
作者
林崇德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心理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和谐;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2.03.011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173 +1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J].
林崇德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1-5
[2]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J].
王芳 ;
许燕 .
心理学报, 2004, (05) :568-574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教育与发展.[M].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