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演化与集群成长——河南禹州钧瓷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被引:18
作者
吕可文 [1 ,2 ]
苗长虹 [1 ,2 ]
王静 [1 ]
丁欢 [3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钧瓷产业; 协同演化; 演化经济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7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集群演化是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个前沿方向,演化经济地理学和新生命周期理论可用于解释集群从形成、成长、成熟到衰退或再生的过程。与已有文献强调企业—产业—网络的协同演化不同,本文构建了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制度—政府—市场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对禹州钧瓷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结果发现:(1)集群的浮现与成长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协同演化的过程,技术—制度—政府—市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在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知识外溢与企业衍生、规模报酬与循环累积等机制,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不同但彼此协同的作用。(2)以本地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的制度—技术的协同,具有路径依赖机制,塑造了钧瓷产业发展的初始优势,是集群浮现和生命力维持的基础。(3)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等制度转型,通过企业衍生机制促成了民营钧瓷企业的兴起;而钧瓷消费市场扩大与新市场空间拓展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应,则为企业衍生和规模扩张提供了有效的需求;政府—市场的协同在循环累积机制作用下,形成了钧瓷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相互强化机制,促进了钧瓷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4)集群演化是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复杂自适应过程,钧瓷烧制技术、工艺、釉料、产品和造型及功能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地方独特的产业氛围使知识外溢和路径创造成为钧瓷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核心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20 / 133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北京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J].
孙瑜康 ;
孙铁山 ;
席强敏 .
地理研究, 2017, 36 (12) :2419-2431
[2]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J].
刘志高 ;
张薇 .
经济地理, 2016, 36 (12) :218-223+232
[3]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评述 [J].
邓羽 ;
司月芳 .
地理研究, 2016, 35 (11) :2041-2052
[4]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汽车工业为例 [J].
张永凯 ;
徐伟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02) :1-13+25
[5]   辽宁佟二堡皮革制造集群与专业市场共同演化 [J].
袁丰 ;
李丹丹 .
地理研究, 2014, 33 (03) :546-557
[6]   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评述 [J].
刘志高 ;
尹贻梅 ;
孙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652-657
[7]   重新认识意大利式产业区竞争力——对深圳金饰产业区等我国专业化产业区的启示 [J].
王缉慈 ;
马铭波 ;
刘譞 .
中国软科学, 2009, (08) :85-93
[8]   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 [J].
苗长虹 ;
魏也华 .
地理研究, 2009, 28 (04) :853-864
[9]   共同演化及其空间隐喻 [J].
刘志高 ;
王缉慈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85-91
[10]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贺灿飞 ;
谢秀珍 ;
潘峰华 .
地理研究, 2008, (03) :6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