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被引:22
作者
万晓珊
机构
[1]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 生活方式; 心理行为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外部原因;糖尿病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已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防止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目的,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易感基因 [J].
鲍缦夕 ;
邹大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6) :140-143
[2]   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
黄志英 ;
陶建青 .
护理学杂志, 2006, (07) :7-9
[3]   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 [J].
唐晓君 ;
张素华 ;
李革 ;
卢仙娥 ;
马贵成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2) :10-12
[4]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J].
王湘郴 ;
何莉 ;
范紫香 ;
李惠梅 ;
刘红渝 .
现代临床护理, 2006, (01) :12-14
[5]   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张毓洪 ;
陈启众 ;
贺宝福 ;
刘秀英 ;
谢晓敏 .
宁夏医学杂志, 2006, (02) :95-97
[6]  
防止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目的——访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杨文英教授[J]. 陈德生.长寿. 2006(01)
[7]   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方法及并发症的现状 [J].
尹香君 ;
焦淑芳 ;
谢瑾 ;
王瑜 ;
吴立军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1) :112-113
[8]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评价 [J].
潘柏申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02) :84-86
[9]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J].
张斌 ;
向红丁 ;
毛微波 ;
郭晓蕙 ;
王家驰 ;
贾伟平 ;
喻明 ;
李启富 ;
富振英 ;
曹卫华 ;
钱荣立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 (05) :452-456
[10]   环境、遗传因素对Ⅱ型糖尿病的作用──200对Ⅱ型糖尿病病例对照研究 [J].
刘劫 ;
林修寿 ;
谭红专 ;
刘爱忠 .
实用预防医学, 2000, (01)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