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17
作者:
金约西
[1
]
李军
[2
]
机构: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麻醉科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来源: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小儿;
全麻;
苏醒期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6.1 [小儿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治疗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七氟烷全麻术后患儿80例,根据年龄分为Ⅰ组(3~6岁)和Ⅱ组(7~12岁),每个年龄段组再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MⅠ组、MⅡ组,n=20)和对照组(CⅠ组、CⅡ组,n=20)。气管插管后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C组静脉泵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5 min(T0)、给药5 min(T1)、给药后5(T2),15(T3),30(T4),60 min(T5)及拔管前停七氟烷时(T6)血流动力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呼出七氟烷浓度变化,记录麻醉恢复室(PACU)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4 h及8 h 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寒颤、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T1时点SBP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各时点MAC和呼出七氟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 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1);术后发生嗜睡明显较多(P<0.05)。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1μg.kg-1)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同时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17 / 112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