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70
作者
许轲
唐磊
张洪程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韦还和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播种; 作物; 水稻; 机直播; 点播; 条播; 分蘖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机械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以常规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与杂交粳稻甬优2638、甬优7号为材料,在江苏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研究了水(湿润)点播和条播2种机械直播方式水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特性及其对群体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性有显著影响。点播和条播方式一次分蘖发生叶位均为5个,即主茎第1叶位到第5叶位;二次分蘖发生叶位以主茎第1分蘖的第1、2叶位和主茎第2分蘖的第1叶位为主。一次分蘖发生率点播方式低于条播方式,主茎第3、4叶位分蘖发生率为100%;二次分蘖发生率点播方式高于条播方式。4个品种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点播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p<0.05),且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茎蘖成穗与高产利用存在差异(p<0.05)。一次分蘖的第1~5叶位是可成穗叶位,以第1~3叶位成穗为主,成穗率50%以上,条播方式成穗率高于点播方式。主茎第1分蘖的第1叶位和主茎第2分蘖的第1叶位是二次分蘖成穗的主要叶位,但成穗率较低;点播方式成穗率低于条播方式,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一次分蘖穗对产量贡献率在不同蘖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茎第3分蘖生产力最高,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中点播方式大于条播方式。二次分蘖穗对产量贡献率较小,点播方式高于条播方式。进一步对分蘖的穗粒构成分析表明,主茎第3分蘖穗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高,每穗粒数表现为主茎第3分蘖穗点播方式高于条播方式。该文明确了不同机械直播方式水稻分蘖成穗规律,为直播稻大面积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梁启新 ;
韦剑锋 ;
苏世明 ;
邝伟生 .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 (19) :57-60
[2]   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株高的影响 [J].
原晓明 ;
俞双恩 ;
谢俊英 ;
王艳艳 .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30 (03) :56-59
[3]   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超级稻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 [J].
李杰 ;
张洪程 ;
龚金龙 ;
常勇 ;
吴桂成 ;
郭振华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作物学报, 2011, 37 (02) :309-320
[4]   低温胁迫对水稻分蘖变化的影响 [J].
卞景阳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10) :34-35
[5]   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及机具 [J].
王在满 ;
罗锡文 ;
唐湘如 ;
马国辉 ;
张国忠 ;
曾山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 (01) :91-95
[6]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罗锡文 ;
樊启洲 ;
张集文 ;
吴建平 ;
王在满 ;
臧英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01) :1-5
[7]   精量穴直播早稻的产量形成特性 [J].
唐湘如 ;
罗锡文 ;
黎国喜 ;
王在满 ;
郑天翔 ;
陈伟通 ;
舒时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84-87
[8]   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研制 [J].
罗锡文 ;
蒋恩臣 ;
王在满 ;
唐湘如 ;
李就好 ;
陈伟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52-56
[9]   直播稻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J].
袁志章 ;
胡祝祥 ;
华荣 .
耕作与栽培, 2008, (06) :5-6
[10]   起身肥对水稻分蘖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郑永美 ;
丁艳锋 ;
王强盛 ;
李刚华 ;
王惠芝 ;
王绍华 .
作物学报, 2008, (03) :5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