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淮梅雨期一次特大暴雨的研究——中尺度对流和水汽条件分析

被引:35
作者
韩桂荣 [1 ,2 ]
何金海 [1 ]
梅伟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江苏省气象台
[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水汽; 中尺度对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对2003年7月4日—5日江淮梅雨期间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多尺度的详细分析。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云团和水汽条件分析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典型梅雨的有利环境背景形势下,由梅雨锋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地面低压、低层切变线及西南低空急流与这次特大暴雨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强降水中心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关系十分密切,中β尺度云团的生成合并增强,和其中中γ降水系统的存在,导致了降水强度的局地性差异。江淮流域主要表现为经向水汽通量的辐合区,强水汽通量舌与低层高sθe的舌区一致,暴雨过程中水汽的快速集中主要是通过风场散度项造成的,局地风场的辐合在水汽快速集中起主要作用。低层充沛的水汽则通过气旋性涡度柱中的强上升气流输送到对流层的中高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J].
毛文书 ;
王谦谦 ;
马慧 ;
沈桂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116-122
[2]   中国梅雨影响因子的研究综述 [J].
梁萍 ;
汤绪 ;
柯晓新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7, (04) :464-471
[3]   我国江淮地区平均场水汽输送与扰动场水汽输送的不同特征 [J].
朱玮 ;
刘芸芸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7, (02) :155-161
[4]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J].
周海光 ;
郭富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1-8
[5]   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J].
史小康 ;
李耀东 ;
高守亭 ;
付容 .
气象科学, 2007, (01) :26-34
[6]   江淮梅雨期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 [J].
刘明丽 ;
王谦谦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676-681
[7]   长江流域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结构 [J].
徐祥德 ;
陈联寿 ;
王秀荣 ;
苗秋菊 ;
陶诗言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21) :2288-2294
[8]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J].
张顺利 ;
陶诗言 ;
张庆云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42-457
[9]   梅雨期长江流域两类气旋性扰动和暴雨 [J].
胡伯威,潘鄂芬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 (02) :138-144
[10]   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 [J].
葉篤正 ;
陶诗言 ;
李麥村 .
气象学报, 1958, (04) :24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