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

被引:48
作者
门洪华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地区秩序; 地区一体化; 地区主义; 亚太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作者从国际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概念出发,探究国际秩序的演变和地区主义的勃兴,指出国际体系已经达到地理扩展的极限,在全球秩序探索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之际,主要大国将其关注点转向地区秩序的重塑。以此为基础,作者剖析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地区主义的作用与价值,指出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地区主义的兴起,推动着地区秩序的建构。共同利益的汇聚及其制度化是地区秩序建构的基本逻辑,具体地说,存在互动关系的相邻国家之间以地区内各国共同利益的汇聚为基础,并通过地区意识的整合实现共同利益的制度化;地区各国共担责任,地区大国承担提供地区共同物品的更大责任。上述建构地区秩序的基本逻辑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以共同利益的追求为基础,以各国责任共担、大国承担更大责任为主要形式,以奉行开放地区主义为基本原则,以追求合作安全为主要支撑,以地区制度建设为核心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3+156 +15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东亚合作主导权问题的超越 [J].
王玉主 .
当代亚太, 2011, (06) :75-94
[2]   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J].
乐玉成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 27 (06) :1-10
[3]   论当前国际体系变革的基本特征 [J].
俞正樑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 (06) :1-8
[4]   试论中国外交新政的国际战略环境 [J].
俞正樑 .
国际观察, 2010, (03) :1-9
[5]   论地区与国家的相互塑造 [J].
马荣久 .
当代亚太, 2010, (02) :28-41+27
[6]   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J].
王学玉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4) :36-53+156
[7]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143-152+158
[8]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J].
门洪华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8, (08) :16-22+53
[9]   试析共有利益与国际秩序的稳定 [J].
阮宗泽 .
国际问题研究, 2006, (06) :41-46+58+71
[10]   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机制 [J].
李向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9) :6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