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及凝血、抗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7
作者
孙小强 [1 ,2 ]
王璐 [1 ]
门剑龙 [3 ]
周之海 [1 ]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
[2]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检验科
关键词
银屑病; 血液凝固因子; 抗凝血酶类; 内皮,血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63 [牛皮癣(银屑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来探讨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IL ACL 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5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组抗凝血酶活性为69.2%±17.3%、蛋白C活性为80.4%±17.3%、蛋白C抗原含量为74.1%±23.8%,静止期患者组分别为84.6%±11.9%、93.1%±15.5%、95.2%±18.3%,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102.0%±21.3%、107.4%±17.2%、103.2%±12.7%)。进行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为(1.4±0.7)Au/L、vW因子为200.8%±35.3%,静止期分别为(0.9±0.6)Au/L)、141.6%±59.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患者vW因子水平高于静止期,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抗凝血酶活性(79.5%±13.0%)、蛋白C活性(87.6%±10.9%)、蛋白C抗原含量(86.9%±20.5%)水平高于治疗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1.0±0.86 Au/L)和vW因子(172.8%±44.5%)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156.2%±67.1%)高于静止期(129.4%±33.2%)和正常人对照组(101.0%±19.8%),静止期患者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分值与各项指标间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降低,且抗凝血和纤溶的异常与病程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振义等主编, 2004
[2]  
临床皮肤病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卫仲升等编写, 1989
[3]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J].
Krishnamoorthy, Sriram ;
Honn, Kenneth V. .
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 2006, 25 (03) :48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