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指数模型预测中国不同森林带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10
作者
杨丽霞 [1 ]
潘剑君 [2 ]
苑韶峰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的矿化; 双指数模型; 活性碳库; 缓效性碳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本文利用土壤培养实验和双指数模型(把土壤有机碳划分为活性碳和缓效性碳库)的方法,来分析确定长白山和祁连山的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分析和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的速率。结果表明:活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1.0%–8.5%,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24天;缓效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91%–99%,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179年。根据缓效性碳的大小和平均驻留时间可以得知,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有机碳较长白山的难分解。通过分析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因素––土壤粘粒含量、海拔和温度,结果显示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快慢与其温度正相关,并且长白山和祁连山的累积的土壤有机碳和缓效性碳的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3和0.6575,充分表明温度和土壤粘粒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较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87 +87-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Forest soil carbon inventories and dynamic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 Mountains[J] . C.T. Garten,W.M. Post,P.J. Hanson,L.W. Cooper.Biogeochemistry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