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分类研究

被引:38
作者
汪汇洁 [1 ,2 ,3 ]
孙建华 [1 ]
卫捷 [1 ]
赵思雄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不详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 d或5 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o(纬度)×0.25o(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 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的标准,采用客观分析的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的PHREs 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 d,华南非台风影响的PHREs 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 d,这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的PHREs 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的PHREs 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的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的PHREs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D].许艳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 09
  • [2] 气候变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图集.[M].钱维宏; 著.气象出版社.2011,
  • [3]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灾害研究.[M].陶诗言;张小玲;张顺利著;.气象出版社.2004,
  • [4] 中国天气气候异常成因研究.[M].张庆云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 [5]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机理的分析研究.[M].赵思雄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 [6]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陶诗言等著;.气象出版社.2001,
  • [7]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丁一汇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 [8]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
  • [9] A Multiscale Analysis of the Extreme Weather Events over Western Russia and Northern Pakistan during July 2010
    Galarneau, Thomas J., Jr.
    Hamill, Thomas M.
    Dole, Randall M.
    Perlwitz, Judith
    [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12, 140 (05) : 1639 - 1664
  • [10] Ensemble-Based Analysis of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day Warm-Season Heavy Rain Event*.[J].Schumacher; Russ S.Monthly Weather Review.20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