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部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2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曲江秀
吴孔友
赵卫卫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不整合结构; 地球物理响应; 储集空间; 油气运移通道;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东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划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有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纵向的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尽管不整合的成藏条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形成各类不整合时的应力强度、应力作用方式及地层变形程度均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具有各自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J].
汪立群 ;
徐凤银 ;
庞雄奇 ;
陈琰 ;
彭立才 .
石油学报, 2005, (03) :21-25+32
[2]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牟中海 ;
何琰 ;
唐勇 ;
陈世加 ;
浦世照 ;
赵卫军 .
石油学报, 2005, (03) :16-20
[3]   柴达木盆地马海气田地质特征及运聚成藏机理模式 [J].
刘元 ;
罗群 ;
庞雄奇 ;
李自龙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2) :158-163
[4]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 [J].
易士威 .
石油学报, 2005, (01) :38-41
[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Es1+2/Es3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J].
刘华 ;
吴智平 ;
张立昌 ;
查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8-11+16
[6]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J].
张卫海 ;
查明 ;
曲江秀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18-120+185
[7]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J].
吴孔友 ;
查明 ;
柳广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53-57
[8]   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J].
付广 ;
许泽剑 ;
韩冬玲 ;
纪阵宇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1) :1-4+104
[9]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池英柳 ;
雷振宇 ;
瞿辉 .
石油学报, 2001, (01) :6-13+8
[10]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庞雄奇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67-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