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铜蓝蛋白的变化

被引:11
作者
李玉峰
朱晓东
朱建幸
肖黎明
黄萍
陈同辛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婴儿,新生; 细菌感染; 免疫球蛋白M; 铜蓝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新生儿感染];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和铜蓝蛋白 (CP)的变化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检测 17例新生儿细菌感染和 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IgM和CP及 1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前后IgM和CP。结果 正常足月新生儿IgM和CP分别为 0 .2 2± 0 .0 6 g/L和 0 .0 9± 0 .0 4 g/L ,新生儿细菌感染组 (n =17)IgM和CP分别为 0 .5 8± 0 .30 g/L和 0 .16± 0 .0 6 g/L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感染组治疗前后 (n =10 )IgM分别为 0 .5 2± 0 .2 3g/L和 0 .70± 0 .30 g/L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4 ) ;而感染组治疗前后C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gM和CP的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 ,但对预后判断无明显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早期新生儿不同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 [J].
陈昌辉 ;
李良忠 ;
叶长宁 ;
饶绍琴 ;
毛晓兰 ;
李海 ;
马凤鸣 ;
赵相发 .
新生儿科杂志, 1998, (06) :257-259+287
[2]  
儿科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树宝主编, 1999
[3]  
儿科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树宝主编, 1999
[4]  
A prognostic role for ceruloplasmin in the diagnosis of indolent and recurrent inflammation. Natesha RK,Natesha R,Victory D,et 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