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戴颖
刘运泉
潘三强
宿宝贵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省广州市
[3] 广东省广州市
来源:
关键词:
脑缺血;
白细胞介素6;
电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1,3,7,14d4组,缺血1,3,5,7,14d+电针4组,每组8只,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缺血+电针组大鼠的足三里、内关,再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及电针对IL-6表达的影响。结果:放射免疫分析显示,在正常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IL-6呈基础水平表达。缺血后IL-6表达迅速增加,1d达高峰,缺血1d,3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28,2.984,P<0.01)。脑缺血后3,7d,缺血组和相应时间点缺血+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22,2.484,P<0.05)。结论:电针提高血清IL-6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816 / 3817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