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城市的空间实践——上海工人新村(1949—1978)

被引:17
作者
杨辰
机构
[1]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近代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城市; 工人新村; 空间实践;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以"历史—空间—社会"的三重视角对1949—1978年上海工人新村的"缘起"、"建造过程"以及"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受国家财政和地方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带有"社会主义理想"和"为工人阶级服务"双重目标的新村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非连续性"特征。从数量上看,三十年(1949—1978)的新村建造没能真正的解决上海工人阶级的住房困难;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时期上海城市改造的主体,工人新村也成为落实新政权的政治意愿、经济政策和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新村的大规模建造对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生活也产生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64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想象——从《上海的早晨》中的城市景观谈起[J]. 李芸.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6(01)
[3]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想象——从《上海的早晨》中的城市景观谈起[J]. 李芸.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6 (01)
[4]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J].
薛凤旋 .
地理学报, 2002, (06) :723-730
[5]   略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上海的接管 [J].
庞松 .
近代史研究, 1997, (02) :284-312
[6]   关于上海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质量标准问题的探讨 [J].
汪定曾 .
建筑学报, 1959, (07) :13-16+39
[7]   上海曹杨新村住宅区的规划设计 [J].
汪定曾 .
建筑学报, 1956, (02) :1-15
[8]  
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M].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袁进, 2008
[9]  
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研究[M].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李端祥著, 2006
[10]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Meisner)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