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植被格局耦合作用对坡沟系统水沙特征影响

被引:9
作者
程圣东 [1 ]
李鹏 [1 ]
李聪 [2 ]
任宗萍 [1 ]
王添 [1 ]
唐辉 [1 ]
赵宾华 [1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坡沟系统; 植被格局; 间歇降雨; 侵蚀产沙;
D O I
10.16058/j.issn.1005-0930.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同植被格局的产流产沙特征是研究坡沟系统植被调控机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坡-沟系统物理模型为载体,通过间歇性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5种覆草格局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格局对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坡下部的蓄水减沙效益总体优于坡上部,但在坡沟系统条件下,并非将草带种植得越靠近坡面最下端,其蓄水减沙效益最佳,不同植被格局的蓄水减沙效益依次为:坡面中下部>坡下部>坡面中上部>坡面上部,即将草带种植在距离坡面4m时其水土保持效果最佳,此处可减水7.35%,减沙62.93%.在不同格局条件下,第2、3次降雨径流量均值分别比第1次降雨增加5.39%37.16%、1.83%21.83%,产沙量均值分别比第1次减少42.05%82.45%、72.34%92.26%,即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径流量略有增加且趋于稳定的时间逐渐缩短,产沙量急剧下降.在不同植被格局条件下,随着模拟降雨历时的延长,径流量在0~10min内以约0.54L/min的速度快速增加至8~10L/min,之后处于水平稳定状态.产沙量的变异系数Cv在50%以上,产沙过程波动剧烈.草带削减径流量为5%左右,蓄流作用稍弱,相对来说对泥沙的拦截作用较好,能使产沙量下降33%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4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坡面植被格局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中原.西安理工大学.2006, 02
  • [2] 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
    高光耀
    傅伯杰
    吕一河
    刘宇
    王帅
    周继
    [J].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 12 - 22
  • [3] 基于坡面植被恢复的岩质边坡分类及生境再造技术研究
    顾卫
    邵琪
    戴泉玉
    陈述悦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 (05) : 745 - 758
  • [4]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主要植物种的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李熙萌
    石莎
    关越
    冯金朝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 20(S1) (S1) : 45 - 53
  • [5] 坡面径流侵蚀产沙机理试验研究
    朱智勇
    解建仓
    李占斌
    于国强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5) : 1 - 7
  • [6] 不同坡面植被空间布局对坡沟系统产流产沙影响的实验
    丁文峰
    李勉
    [J].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 1870 - 1878
  • [7]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于国强
    李占斌
    李鹏
    张霞
    陈磊
    贾莲莲
    [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5) : 593 - 599
  • [8] 淤地坝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调控研究
    魏霞
    李勋贵
    李占斌
    邹兵华
    鲁克新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1 (06) : 856 - 861
  • [9] 降雨移动方向对坡面径流的影响机理
    冉启华
    富强
    苏丹阳
    赵建均
    许月萍
    [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43 (10) : 1915 - 1922
  • [10]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李占斌
    朱冰冰
    李鹏
    [J]. 土壤学报, 2008, (05) : 802 -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