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下切河流地貌演变机理及其与河床结构的关系

被引:22
作者
刘怀湘 [1 ,2 ]
王兆印 [2 ]
陆永军 [1 ]
余国安 [3 ]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3] 不详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河道下切; 河床结构; 崩塌; 滑坡; 裂点;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1.03.006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河床结构在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对中国典型下切性河流区域的地貌特征与河床结构发育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剧烈下切使得河谷边坡超过临界坡度后,易于失稳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河流演变从而进入下切拓宽阶段。大量边坡物质进入河道,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能够维持较高的河道纵坡降,形成裂点。河床结构是河流系统自我调节作用的体现,形成了"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这一负反馈机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外在条件(如地壳抬升)不变,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坡地地质灾害的减灾策略——以降雨预警基准为例 [J].
林鸿州 ;
于玉贞 ;
李广信 ;
陈天健 .
水科学进展, 2006, (04) :490-495
[2]  
The role of morphology on the displacement of particles in a step-pool river system. Lamarre H,Roy A G. Geomorpholog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