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磷库及其有效性初步研究

被引:35
作者
赵琼
曾德慧
陈伏生
陈广生
于占源
冀晓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
[2]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沈阳
[5] 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土壤磷库; 无机磷分级; 有效性;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4.0183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全磷、速效磷 ,各级无机磷、有机磷的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都很低 (全磷约为0 0 5~ 0 18mg·g-1,表层土壤速效磷为 1 5 0~ 2 2 4mg·kg-1) ,处于我国土壤磷含量的最低水平 ,且速效磷不到全磷的 0 5 % ,有机磷占全磷的 4 0 %~ 80 % ,非蓄闭态无机磷以Ca P为主 ,在各土层中均为Ca P >Fe P >Al P。表层土壤中各种形态磷含量都显著高于下面三层 ,是各种生物、物理、化学过程最活跃的区域 ,并且存在磷酸盐沿着土壤剖面的淋溶。速效磷含量与有机磷、Fe P、Al P显著相关。不同密度和林龄的磷素状况无显著差异。可见 ,影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很复杂 ,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整个系统的磷素循环起主要作用 ,Fe P、Al P可能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来源 ,而有机磷则是重要的潜在有效磷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J].
焦树仁 .
林业科学, 2001, (02) :131-138
[2]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 [J].
周志红 .
生态学杂志, 1996, (05) :62-66
[3]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
[4]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磷素研究 [J].
姜培坤,徐秋芳,钱新标,张春桃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5, (03) :242-246
[5]   从水量平衡角度探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 [J].
曾德慧,姜凤歧 .
防护林科技, 1995, (01) :4-7+26
[6]   草原生态系统磷素循环的研究 [J].
傅林谦 .
植物学通报, 1993, (04) :27-31
[7]   土壤磷组分的通径分析及其相对有效性 [J].
张为政 .
土壤学报, 1991, (04) :417-425
[8]   樟子松人工林蒸腾耗水量的初步研究 [J].
焦树仁 .
生态学杂志, 1984, (06) :15-18
[9]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研究 [J].
曾德慧 ;
姜凤岐 ;
范志平 ;
朱教君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3
[10]   落叶松土壤有机磷形态与林木生长量的关系 [J].
陈立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157-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