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成烃演化的构造控制

被引:20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王猛
崔新瑞
赵洪
张聪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 煤系; 成烃演化; 构造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骅坳陷的石炭—二叠纪煤系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复杂的构造变动,煤系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导致了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为了合理地评价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生烃潜力,本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和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成熟-生烃史.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构造控制下的煤成烃演化历程,阐明了上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和时空分异特征,指出了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3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并得出了烃源岩最大埋深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超过了3 500 m,地机质最高相对生轻量超过50 mg/g.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渤海湾盆地C-P不同体系域有机显微组分与生烃性——以孔古4,大参1钻井剖面为例 [J].
赵厚银 ;
王延斌 ;
邵龙义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1) :69-72
[2]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J].
廖前进 ;
于学敏 ;
何咏梅 ;
刘晓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250-253
[3]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J].
朱炎铭 ;
秦勇 ;
范炳恒 ;
李田忠 ;
姜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 (02) :87-92
[4]   渤海湾盆地深层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J].
何海清 ;
王兆云 ;
程玉群 .
沉积学报, 1999, (02) :108-114
[5]   华北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J].
王兆云 ;
何海清 ;
程克明 .
石油学报, 1999, (02) :9-14+3
[6]   黄骅坳陷孔古4井原油的成因探讨 [J].
曾凡刚 ;
程克明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3) :62-66
[7]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 [J].
王兆云 ;
程克明 ;
杨池银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1-4+96
[8]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J].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S1)
[9]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岩成烃及二次成烃研究 [J].
冉启贵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03) :13-17
[10]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J].
孟庆任 ;
王战 ;
王翔 ;
解建民 .
地质论评, 1993, (06) :53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