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以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2
作者
沈武显 [1 ]
樊太亮 [1 ]
于炳松 [2 ]
宫雪 [3 ]
郭刚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石化东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压性浅水湖盆; 吐鲁番坳陷; 沉积体系; 发育模式; 有利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探讨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岩心薄片鉴定以及大量测井、地震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发育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6种沉积体系,并发现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在中下侏罗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依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细分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旋回.对各旋回发育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压性浅水湖盆有缓坡型和具沉积坡折型2种沉积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出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即台北凹陷中部、台北凹陷南部和盆地南部边缘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109 +109-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角洲沉积与成岩作用 [J].
刘林玉 ;
柳益群 ;
李文厚 ;
邸世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402-405+414
[2]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体系变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J].
张代生 ;
李成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1-75
[4]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J].
樊太亮 ;
李卫东 .
石油学报, 1999, (02) :20-25+3-4
[5]   吐哈盆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 [J].
张文朝 ;
赵岩 ;
李胜明 ;
常亮 ;
谭云冬 .
新疆石油地质, 1998, (04) :41-45+83
[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J].
纪友亮,冷胜荣,陈丽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6) :8-15
[7]   吐哈盆地侏罗系含煤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J].
吴因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35-39+97-98
[8]  
沉积学.[M].姜在兴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M].邓宏文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10]  
吐哈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实践.[M].袁明生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