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机理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刘俊岭
曹庆淑
罗明富
文琛
刘金兰
崔仁麟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来源: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AMI;
电针;
心包经;
局部作用;
整体调节;
心包经和心脏间关系;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99.04.011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心包经在对心脏功能调整作用中是一个机能整体;心包经经穴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特异性;②电针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其关键是改善了缺血心肌微循环;③电针改善 AMI的作用是与针刺抑制外周交感-肾上腺-CA系统及中枢的肾上腺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肌缺血时的过度活动分不开的,同时与针刺增强 AMI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电针改善AMI、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的局部作用是与其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分不开的;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应既要考虑心血管局部,又要注意到整体,努力提高病人全身的机能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2 / 28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