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及其监测评价

被引:3
作者
朱孔来 [1 ]
刘春蕊 [2 ]
徐浩 [3 ]
机构
[1] 山东工商学院半岛经济研究中心
[2] 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3] 山东省费县农业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指标体系; 衡量标准; 评价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围绕这三方面要素,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25个指标构成的“县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标准以及“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有关数据为参照来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建立线性加权和函数模型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监测评价的基本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8 +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问题的思考 [J].
何琳 .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 (04) :17-20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王伟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瞿振元; 李小云; 王秀清;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M].董忠党; 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