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权还是“三维”联动机制

被引:2
作者
胡志平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分权; “三维”联动机制; 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2 [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公共产品还是公共服务的多学科解读说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到政治、财政经济、政府管理三个方面,即政治权利、财政经济能力和政府管理职能。由此,当前流行的财政分权决定了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供给的观点,只关注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经济能力问题,而忽视了公共服务的公民权力享有和政府管理职能两个方面。因而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超越单一的财政能力思维,实施"压力、能力、动力"的"三维"联动机制,即宏观政治的科学发展战略、中观的公共财政体制与微观的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机制的"三维"联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J].
周明海 ;
贾凯君 .
探索, 2009, (05) :146-151
[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批判性解读 [J].
杨静 .
教学与研究, 2009, (08) :17-22
[3]   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定位 [J].
杨宏山 .
中州学刊, 2009, (04) :5-8
[4]   公共财政:概念界说与演变脉络——兼论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基本轨迹 [J].
高培勇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4-16
[5]   “公共服务”界说 [J].
柏良泽 .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02) :17-20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实要求和政策路径 [J].
刘尚希 .
浙江经济, 2007, (13) :24-27
[7]   政府行为、财政体制变迁方式与中国县乡财政困难 [J].
赵福军 ;
王逸辉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1) :21-23
[8]   从客观属性到宪政决策──论“公共物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J].
臧旭恒 ;
曲创 .
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2) :37-44
[9]  
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M].(澳)休·史卓顿(HughStretton);(澳)莱昂内尔·奥查德(LionelOrchard)著;费朝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