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太行晚中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16
作者
张勇
陈斌
邵济安
翟明国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煌斑岩; 岩石圈地幔; 晚中生代;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地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分异的REE模式,在化学成分和Nd -Sr同位素组成上亦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特征表明:太行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煌斑岩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源区,而且煌斑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下地壳的混染。此外,最原始的煌斑岩样品具有低SiO2 、高MgO以及高度富集同位素[εNd(1 2 0Ma) =- 8.3,ISr=0.70 5 2 ]的特征,表明形成煌斑岩的母岩浆来自富集地幔,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地幔可能是下部软流圈释放的富挥发分、低密度的熔体与上部的岩石圈发生了交代反应而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南口-古崖居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形成机制的地球化学制约 [J].
邵济安 ;
李献华 ;
张履桥 ;
牟保磊 ;
刘玉琳 .
地球化学, 2001, (06) :51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