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杨木 [1 ]
奚砚涛 [1 ]
李高金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耦合度; 徐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徐州市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运用系统演化思想,建立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动态耦度模型,对徐州市1978—2005年28a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分布在-90°~90°之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经历了协调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与修复重建,再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徐州市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为确切掌握近年来徐州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状况、科学地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规律,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 [J].
李高金 ;
韩宝平 ;
钱程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 (01) :15-18
[2]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年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J].
李芬 ;
王继军 .
生态学报, 2008, (05) :2380-2388
[3]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J].
毕其格 ;
宝音 ;
李百岁 .
地理研究, 2007, (05) :995-1004
[4]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耀彬 ;
宋学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82-187
[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J].
方创琳 ;
杨玉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8
[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7]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J].
李崇明 ;
丁烈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11) :134-139+144
[8]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9]   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 [J].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3) :466-473
[10]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牛文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