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66
作者
温智勇
张淑清
吴恩惠
张云亭
韩悦
王明璐
杨树源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2]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3]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脑损伤,动物,实验,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injury,DAI)的病理改变及与CT、MRI特征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实验应用自行设计的“损伤加速机”对22只猫按两种大小不等的角加速度损伤,首次应用猫建立了DAI动物模型。结果:急性期(72小时内)DAI的病理表现为轴索的扭曲、肿胀、断裂及间质水肿。CT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白质在T1加权像上信号减低及脑沟、脑裂消失)和单发或多发脑白质小灶性损伤(脑白质在T2加权像上可见单发或多发小灶性高信号影)。离体脑白质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检查发现损伤后脑白质游离水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损伤后结合水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T1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通过对CT、MR图像分析,可以间接推测DAI的病理改变及程度,有利于做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