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关系与政府债务走势——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被引:1
作者
李猛
机构
[1] 上海行政学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812.5 [国家公债、债券、外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政府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先降后升的"V"形走势。研究发现,劳资关系推动了政府债务的发展演变。在劳方地位强化阶段,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并且"上层建筑"表现为"加强管制",政府负债率相应地由高变低;在劳方地位弱化阶段,劳动生产率飙升,而实际工资停滞,同时,"上层建筑"的体现是"放松管制",并诱使债务杠杆部分地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转化,政府负债率进而由低变高。文章还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长是很多政策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但从具体对应关系看,防范债务风险的关键不在于刺激经济增长,而在于改善收入分配。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0+128 +1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
[2]   Marxist Crisis Theory and the Need to Explain Both Sides of Capitalism's Cyclicity [J].
Dunn, Bill .
RETHINKING MARXISM-A JOURNAL OF ECONOMICS CULTURE & SOCIETY, 2011, 23 (04) :524-542
[3]  
The Economic Crisis: A Marxian Interpretation[J] . Stephen Resnick,Richard Wolff. Rethinking Marxism . 2010 (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 人民出版社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