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58
作者
王永标
童金南
王家生
周修高
不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3]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钙质微生物岩; 二叠纪末; 大绝灭; 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南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界线之上.根据其中的牙形石Hindeodusparvus化石,微生物岩的产出层位相当于浙江煤山剖面的27层.钙质微生物岩主要分布在生物礁相或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向深水区逐渐尖灭.钙质微生物岩一般由微晶基质和中、粗晶方解石指状体或斑点所组成.微生物岩中的生物化石以微生物为主要特征,同时伴生有小型腹足类、介形虫和小型双壳类化石.这一以微生物为特征的生物化石组合代表了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残存下来的一个简单而又特殊的化石群落.大绝灭界线之上钙质微生物岩的突然出现是二叠纪末全球事件在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的具体反映.由于前人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事件的研究多集中在深水相或浅海陆棚中、下部剖面上,而华南钙质微生物岩则主要分布在浅水或极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剖面上.因此,通过对钙质微生物岩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古生态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事件在古海洋不同水深区的具体表现,为认识全球事件的实质和过程提供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上的新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552 / 5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J].
曹瑞骥 ;
袁训来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3, (01) :5-14
[2]   中国海相早三叠世弓鲛鱼类(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鱼类序列研究之一 [J].
王念忠 ;
杨守仁 ;
金帆 ;
王炜 .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1, (04) :237-250+314
[3]   中扬子台地北缘上震旦统碳酸盐岩中锶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J].
胡明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03) :243-246
[4]   微生物岩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J].
戴永定,陈孟莪,王尧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2) :209-215
[5]   塔北柯坪奥陶系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J].
胡明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2) :158-163
[6]  
中国叠层石[M]. 天津大学出版社 , 朱士兴等著, 1993
[7]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M]. 地质出版社 , 杨遵仪等著, 1991
[8]  
碳酸盐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M]. 科学出版社[英]罗宾·巴瑟斯特, 1977
[9]  
?Microbialite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central China: Structure, age and distribution[J] . Steve Kershaw,Li Guo,Andrew Swift,Jiasong Fan.Facies . 2002 (1)
[10]  
Lowermost Triassic (Griesbachian) microbial bindstone-cementstone facies, southwest Japan[J] . Hiroyoshi Sano,Koichi Nakashima.Facie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