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下两种品质类型小麦植株氮素形态的变化特征

被引:5
作者
杨铁钢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功能性氮素; 营养性氮素; 结构性N素; 氮素同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籽粒氮素获取能力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选用小麦品种豫麦47(高籽粒蛋白含量,15.5%)和豫麦50(籽粒蛋白含量12.4%),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植株不同器官营养性N素(AN)、功能性N素(FN)和结构性N素(SN)的变化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花后籽粒从营养器官获取氮素的能力以及利用营养器官氮素形成产量的能力,高蛋白品种豫麦47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品种豫麦50。施氮水平对3类N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品种效应,且3类N素的品种间差异在花后显著大于花前。在叶片和茎秆中,豫麦50的AN含量从拔节至灌浆期持续下降,而豫麦47持续升高;籽粒中,豫麦50的AN含量花后表现下降(由1.98~2.35 mg g-1下降到1.38~1.70 mg g-1),而豫麦47先降(由5.51~5.70 mgg-1陡降至花后17 d时的1.15~1.38 mg g-1)后升(由1.15~1.38 mg g-1缓慢上升至成熟时的1.29~3.29 mg g-1)。两品种间叶片和茎秆中的FN含量差异不显著。两品种叶片和茎秆中SN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先升后降,以开花期最高,但豫麦47比豫麦50花后表现大幅度的显著下降;两品种籽粒中S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豫麦47开花时SN含量(3.70%4.28%)极显著高于豫麦50(1.38%1.74%),因此,其花后下降幅度也极显著大于豫麦50,3个施氮水平下成熟期比开花期豫麦47分别下降49%、49%和49%,而豫麦50仅下降7%、23%和21%。说明豫麦47籽粒比豫麦50具有较强的从营养器官获取氮素的能力,其开花时籽粒具有较高的SN含量,胚及胚乳细胞分裂对AN的需求较大,为籽粒从营养器官获取较多氮素提供了较大的"源动力"。SN合成决定着氮素的流动方向,是驱使氮素流动的重要因素;叶片和茎秆SN的分解物是花后转运氮素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763 / 17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沈建辉 ;
戴廷波 ;
荆奇 ;
姜东 ;
曹卫星 ;
郭文善 ;
王龙俊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1) :55-58
[2]   小麦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J].
李淑文 ;
文宏达 ;
薛宝民 ;
齐永清 ;
肖凯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4) :131-135
[3]   小麦开花后不同器官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比较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03) :209-210
[4]   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3) :417-421
[5]   籽粒发育期小麦体内氨基酸组分及运输 [J].
段留生 ;
何钟佩 ;
韩碧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02) :17-22
[6]   小麦籽粒发育过程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J].
张林生 ;
蒋纪云 ;
张保军 ;
曹让 .
作物学报, 1998, (04) :459-463
[7]   Senescence of top three leaves in field-grown rice plants [J].
Zhang, CF ;
Peng, SB ;
Laza, RC .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3, 26 (12) :2453-2468
[8]   Proteins in walls of wheat aleurone cells [J].
Rhodes, DI ;
Stone, BA .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02, 36 (01) :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