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6
作者
谢忠雷 [1 ]
郭平 [1 ]
刘鹏 [2 ]
罗虹 [2 ]
高丹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锰的形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土壤锰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吴名宇 ;
李顺义 ;
张杨珠 .
作物研究, 2005, (02) :137-142
[2]   土壤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王秋菊 ;
崔战利 ;
王贵森 ;
张少良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 (03) :39-42
[3]   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的影响 [J].
谢忠雷 ;
董德明 ;
李忠华 ;
包国章 ;
杜尧国 ;
邱立民 .
地理科学, 2001, (03) :278-281
[4]   土壤中植物有效锰的形态分级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马友华 ;
章力干 .
土壤与环境, 2000, (04) :294-297
[5]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