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秋水仙素诱导苗光合作用变异研究

被引:3
作者
李铁柱
包梅荣
乌云塔娜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油茶; 光合作用特性; 叶绿素含量; 光合光响应曲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4.401 [];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秋水仙素处理的油茶苗光合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处理苗与对照之间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处理油茶苗与对照之间Am ax和LSP均较低,其中只有0.1%处理苗Am ax和LSP的值均高于对照,分别达6.555CO2μmol/m2.s和271.4694μmol/m2.s,比对照分别增加3倍和1.7倍。处理苗和对照光补偿点(LCP)均较高,但0.3%处理苗LCP比对照LCP值低,为38.59073μmol/m2.s,0.1%和0.2%处理的均比对照高。从光合作用测定初步研究可得出:8号株叶绿素、净光合速率、光饱合点均比对照高,因此它可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在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J].
刘宇锋 ;
萧浪涛 ;
童建华 ;
李晓波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76-79
[2]   茶树多倍体诱变研究初报 [J].
刘静 ;
丁兆堂 ;
赵进红 ;
孙海伟 ;
孙仲序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475-478
[3]   重离子束在诱变育种和分子改造中的应用 [J].
卫增泉 ;
颉红梅 ;
梁剑平 ;
袁世斌 ;
冯岩 ;
谢忠奎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3, (01) :38-41
[4]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 [J].
陈永忠 ;
王德斌 ;
刘欲晓 .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4) :50-52
[5]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J].
王卓伟 ;
余茂德 ;
鲁成 .
植物学通报, 2002, (02) :194-200
[6]   芝麻同源四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J].
张海洋 ;
卫双玲 ;
卫文星 ;
张体德 ;
路凤银 ;
丁法元 .
华北农学报, 2001, (02) :12-15
[7]   杨树花粉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研究 [J].
康向阳 ;
朱之悌 ;
林惠斌 .
林业科学, 1999, (04) :22-25
[8]   秋水仙素诱变茶树短穗腋芽的试验 [J].
王柏龄 ;
万辉 ;
李烈国 .
蚕桑茶叶通讯, 1999, (01) :8-10
[9]  
Molecule modification and mass deposition induced by the implantation of low energy Fe + ion beams into amino acids[J] . Shibin Yuan,Zengquan Wei,Qingxiang G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