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通安-小关河元古代碰撞缝合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
作者
: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绍宗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
地质科学
|
1987年
/ 01期
关键词
:
元古代;
蛇绿混杂带;
碰撞缝合线;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四川南部地区发现了从通安延伸到小关河的蛇绿混杂带,它可能代表了元古代的一条碰撞缝合带。这条东西延伸的缝合带的证据是:1.残留洋壳经消减、冲断形成的蛇绿混杂带;2.该带两侧的地层有明显的差异;3.强烈变形的冲断褶皱带;4.变质程度在两侧有明显的不同;5.有类似于阿巴拉契亚山带的夹心糕式模式,依次为南部的被动边缘的俯冲表壳岩系、中间的蛇绿混杂带和北部的上冲基底。上述证据说明通安-小关河蛇绿混杂带代表了两个陆壳地质体的碰撞缝合带,碰撞事件的年龄大约为距今1000Ma。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