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巴微地体之定义及构成

被引:25
作者
李祥辉 [1 ]
王成善 [2 ]
李亚林 [2 ]
魏玉帅 [2 ]
陈曦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层分区; 构造层; 区域地质调查; 仲巴微地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根据1∶5万西藏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被认为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两套混杂岩之间呈狭长分布的海相古生界为主地质体进行了研究。建议统一使用"仲巴微地体"术语以体现其构造属性,并初步定义为:仲巴微地体是指南东起于萨嘎县北查藏一带向北西到中印边界附近、被札达—仲巴—查藏和穷果—门士两条主断裂限制、一套以海相地层为主的地质体,它是由海相(震旦系/)奥陶系—三叠系组成的地层地体。进一步对比研究提出,仲巴微地体大致以巴噶—马攸木为界可分为幕霞和霍尔巴—仲巴两个地层分区,前者岩性未变质—弱变质,地层单斜、褶皱开缓;后者前石炭系以中低级绿岩相—片岩相为主,发育紧闭和同斜倒转褶皱;该地体可以划分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四个构造层,大致反映了其构造和沉积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72 / 13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仲巴地体的板块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J].
孙高远 ;
胡修棉 .
岩石学报, 2012, 28 (05) :1635-1646
[2]   西藏仲巴地区早古生代鹦鹉螺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罗凯 ;
李祥辉 ;
王成善 ;
李亚林 ;
葛玉魁 ;
张宝森 ;
李龙 .
地质通报, 2012, 31 (04) :528-531
[3]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才巴弄组变质玄武质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张振利 ;
专少鹏 ;
李广栋 ;
张计东 ;
孙肖 ;
李先 ;
汪立军 ;
刘鸿章 .
地质通报, 2007, (04) :410-416
[4]   西藏4.1Ga碎屑锆石年龄的发现 [J].
多吉 ;
温春齐 ;
郭建慈 ;
范小平 ;
李小文 .
科学通报, 2007, (01) :19-22
[5]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J].
黄圭成 ;
莫宣学 ;
徐德明 ;
雷义均 ;
李丽娟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6, (03) :1-9
[6]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构造岩片划分及形成——以仲巴-桑桑段为例 [J].
吴新国 ;
吕继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320-325
[7]   西藏仲巴晚白垩世硅质岩放射虫化石的发现 [J].
孙立新 ;
张振利 ;
范永贵 ;
贾建称 ;
李金和 .
地质通报, 2002, (03) :172-174
[8]   西藏仲巴地区的一个晚泥盆世菊石动物群 [J].
盛怀斌 ;
曲景川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179-189
[9]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 2013
[10]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及说明书[M]. 地质出版社 , 王立全,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