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的思考(三)

被引:3
作者
朱琪
机构
[1] 中国性学会北京
关键词
性道德教育; 生存; 性病; 性传播疾病; 传染病; 性教育; 道德价值; 避孕套;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安全套; 性行为; 病原微生物; 致病微生物; 人类; 多元道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79 [健康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5 性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性道德教育决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必须用科学道理向学生讲清楚作为社会规范主体之一的道德,是怎样产生和如何在历史继承中发展的。道德的起源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许多因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而不能克服的人类生存难题,都是依靠道德来解决的。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重大,乃至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性道德,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制止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而言,迄今为止,生物医学的一切成就,都不可能替代作为人文因素的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也即性道德的作用和力量。现在所有生物医学能够用于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措施,其有效性和可靠程度都无法与性道德的作用相比拟。由此可见,就人类的生存而言,道德源自科学,道德高于现有科学, 因为道德能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所以对性道德的严格要求是为了人类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并不是要维护或推行什么封建保守的禁欲理念,更谈不上压抑人性或剥夺人的性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 [J].
胡佩诚 .
中国性科学, 2001, (02) :2-6
[2]  
Safe Sex Myth Exposed Scientific Report;Condom Do Not Prevent Most STDs. Coburn TA. Family Practic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