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被引:27
作者:
王海宁
葛顺峰
姜远茂
魏绍冲
彭福田
陈倩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苹果;
砧木;
吸收;
分配;
利用;
D O 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2.02.019
中图分类号:
S661.1 [苹果];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新疆野苹果>平邑甜茶>八棱海棠>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根>茎。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4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