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高温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陈凤丽
[1
,2
]
靳正忠
[1
]
李生宇
[1
]
徐新文
[1
]
李磊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来源:
关键词:
光系统Ⅱ;
叶绿素荧光;
高温胁迫;
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塔克拉玛干沙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经常遭受夏季正午短时间的高温胁迫,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本土植物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分别在35、38、42、45、48、52℃和55℃下胁迫15min后,测定其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结果表明:(1)叶片温度超过42℃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上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叶功能指数(PIABS)等PSⅡ荧光指标分别出现明显的升高或降低。(2)在45℃时,Fv/Fm、RC/CSo、PIABS等PSⅡ荧光指标出现大幅的升高或降低。(3)大于52℃时各指数出现极值。因此,42℃为花花柴正常生长的热阈值,超过此温度,会对花花柴的生长造成抑制;45℃为花花柴的PSⅡ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伤害的阈值;52℃为失活的阈值,超过52℃,花花柴的PSⅡ反应中心将发生不可逆失活。
引用
收藏
页码:1371 / 137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