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的网络特征与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18
作者
胡平
卢磊
王瑶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网络特征; 网络结构; 网络可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协同创新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信息挖掘和整理得到北京市71家协同创新中心和288个组建主体的相关信息,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对其网络特征和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明显呈现蛰伏、萌芽、培育三阶段发展特征。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处于初期,参与协同的组建主体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组建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协同中心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中心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牵头组建主体,尤其是牵头高校,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明显,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强。协同创新网络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小世界效应。部分组建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相似,有利于管理者出台统一政策或标准进行管理。此外,协同创新中心以面向特定行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创新需求和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然科学创新需求为主,部分协同创新中心有一定的专业领域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11计划”的目标追求及其实现路径 [J].
郭菊娥 ;
李圭泉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 (05) :107-109
[2]   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 [J].
邵云飞 ;
杨晓波 ;
邓龙江 ;
杜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 14 (04) :79-84
[3]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J].
陈劲 ;
阳银娟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2) :161-164
[4]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 [J].
熊励 ;
孙友霞 ;
蒋定福 ;
刘文 .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14) :15-18
[5]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J].
张波 .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02) :5-7
[6]   复杂网络可视化研究综述 [J].
王柏 ;
吴巍 ;
徐超群 ;
吴斌 .
计算机科学, 2007, (04) :17-23
[7]   试论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J].
柳惠芹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66-68+72
[8]   从服务层面探讨非盈利组织的管理思维与战略启示 [J].
谢泗薪 ;
张金成 .
决策借鉴, 2002, (01) :52-59
[9]  
社会网络分析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10]  
Public Research in Regional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ast German Regions[J] . Holger Graf,Tobias Henning.Regional Studies . 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