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环境建设探讨

被引:4
作者
于贵瑞 [1 ]
何洪林 [1 ]
黎建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
关键词
生态系统碳收支; e-Science;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为基础平台,开展生态系统碳循环集成研究不仅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技任务。生态系统碳循环集成研究需要多台站联网观测、多源数据同化、多模型综合分析、以及跨区域、跨学科合作的协同工作环境,急迫需要开展e-Science应用和示范研究。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碳循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服务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环境建设的目标和思路,阐述了以ChinaFLUX现有的8个野外观测台站为基础,通过一个由"三个工作环境"(数据集成环境,模型模拟环境,可视化协同工作环境)和"四个层次的应用系统"(典型生态系统、典型区域、中国区域、东亚区域)构成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的e-Science应用示范体系的建设任务,并讨论了开展碳循环集成研究e-Science环境建设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信息化建设,以及我国生态信息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aFLUX[J]. YU Guirui , FU Yuling, SUN Xiaomin, WEN Xuefa & ZHANG Leiming Key Laboratory of Ecosystem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S2)
[2]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3]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于贵瑞, 2006
[4]  
Cyberinfrastructure for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coustic sensor data: a use case study in grid deployment[J] . Randy Butler,Mark Servilla,Stuart Gage,Jim Basney,Von Welch,Bill Baker,Terry Fleury,Patrick Duda,David Gehrig,Michael Bletzinger,Jing Tao,D. Michael Freemon.Cluster Computing . 2007 (3)
[5]  
Diurnal,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 in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of an alpine shrubland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 LIANG ZHAO,YINGNIAN LI,SHIXIAO XU,HUAKUN ZHOU,SONG GU,GUIRUI YU,XINQUAN ZHAO.Global Change Biology . 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