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海南省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季节消长的调查
被引:24
作者:
王志光
王善青
小野雅司
高木正洋
津田良夫
曾林海
吴清和
蓝秀汉
郭仁能
梁启昌
李善干
周序坚
蔡云仁
机构:
[1]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日本国立环境保护研究所
[3] 日本长崎大学热带病研究所
[4] 海南省澄迈县卫生防疫站
[5] 海南省澄迈县卫生防疫站 海南海口
[6] 海南海口
[7] 日本东京筑波
[8] 日本长崎
[9] 海南澄迈
来源:
关键词: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孳生习性;
季节消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3 [动物传染防止措施];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调查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及白纹蚊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季节消长,为监测与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1997年雨季至1998年旱季采用诱卵器诱捕方法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诱捕。 结果 在原登革热流行区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共检查诱卵2 560个,诱卵器阳性数为416个,其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与此两种蚊虫混合孳生诱卵器阳性数分别为170个、230个与16个,其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 64、8 .98与0. 63。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查出埃及伊蚊诱卵器指数按高低顺序为大拉村(16. 72)、新坡镇(4. 06)、金江镇B区(3 .91)、金江镇A区(1. 88);而查出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以金江镇B区为最高(12 .03),其次为新坡镇(11 .41)、大拉村(9. 06)、金江镇A区(3. 44);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雨季(4~9月);在旱季(1~3月)则明显下降。在室内、外查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分别为 6 .25 与 3. 69 及7 .50与20. 62;室外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是室内的5 .59倍,而埃及伊蚊仅为1 .2倍。 结论 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在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大量存在;其种群密度与住宅区环境条件、气象因素有关。埃及伊蚊仍喜欢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白纹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