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大鼠模型体外心脏的电生理特点

被引:8
作者
倪量
王硕仁
机构
[1]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 大鼠; 心脏; 电生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模型大鼠体外心脏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4/08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取雄性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2只,后2组又分为造模后4,8周2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②造模后4周、8周采用飞利浦HDI5000超声诊断仪、15MHz高频线阵探头,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检测大鼠心脏左室室壁厚度及左室腔内径。③超声检测完毕后剪取大鼠心脏,称量左室质量,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实测左室质量/体表面积)。④造模后第8周时取下心脏进行体外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测量动作电位复极20%,50%,90%的时间(APD20,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最大幅度,零相上升的最大速度。结果:经补充后2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脏超声指标比较:造模后第4周模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大于假手术组[(2.57±0.35),(1.86±0.15)mm,P<0.01];造模后第8周模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假手术组[(2.52±0.32),(1.94±0.07)mm,P<0.01;(2.54±0.30),(2.06±0.11)mm,P<0.01;(6.27±0.54),(5.65±0.34)mm,P<0.05];模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第8周较第4周显著增加(P<0.01)。②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造模后第4,8周,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28.88±2.57),(15.10±1.49)g/m2;(31.09±2.85),(28.88±2.57)g/m2;P均<0.01]。③体外心脏电生理参数:模型组左心房APD90长于假手术组(P<0.05),有效不应期/APD90比值小于假手术组(P<0.05);左心室APD20,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长于假手术组(P<0.01,0.05),有效不应期/APD90比值小于假手术组(P<0.05);右心室各参数比较无差异;模型组APD90离散度(左心室-右心室)显著高于假手术组[(56.8±4.7),(18.7±4.0)ms,P<0.01];模型组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左心室-右心室)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5.4±1.1),(5.2±0.8)ms,P<0.01]。结论:部分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模型的早期(4周)是由压力负荷致心脏左室向心性肥厚的模型,随着压力负荷的持续和容量负荷的增加,左室逐渐演变为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的混和型肥厚(8周)。混合型肥厚心脏左心室、左心房单相动作电位的复极时间均显著延长,心脏不同部位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469 / 1472+1476 +14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介绍一套小动物离体灌流心脏心电信号研究设备 [J].
钮伟真 ;
叶刚 ;
刘萍 ;
高燕丽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 (02) :55-57
[2]  
心脏生理学——从细胞到循环.[M].(美)L.H.奥佩(LionelH.Opie)著;高天祥;高天礼译;.科学出版社.2001,
[3]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4]   Natural history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J].
Elliott P.M. .
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 2000, 2 (2) :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