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抽取9~18岁中小学生166 812名,其分布在中国内地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对调查对象的体育锻炼情况、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度、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学生课业负担及静态生活方式等进行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的影响状况。结果有22.7%(37 867/166 757)的9~18岁中小学生报告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以上,男、女生分别为25.4%(21 086/83 159)和20.1%(16 781/83 598)(P<0.05)。在9~12岁年龄组,城市男生体育锻炼1 h报告率(37.6%,5 980/15 912)普遍高于乡村男生(32.0%,4 917/15 375)(P<0.05);在16~18岁年龄组,乡村男生体育锻炼1h报告率(17.6%,2 281/12 987)普遍高于城市男生(14.1%,1 807/12 857)(P<0.05)。喜欢上体育课(23.7%,11 866/50 073)、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3.2%,13 460/57 907)、愿意参加长跑锻炼(26.9%,9 185/34 153)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高于态度负向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15.9%,589/3705;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5.9%,567/3565;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12.1%,2 246/18 493)(P<0.05),父母支持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20.4%,15 148/74 312)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高于父母不支持的学生(17.5%,1626/9270),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22.7%,12 864/56 769)报告率亦高于父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14.6%,3 906/26 780)(P值均<0.05)。logistic同归分析发现,体育活动态度综合指标有1项持正向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高于3项态度均为负向者(OR:1.415,95%CI:1.346~1.489),持正向态度的项目越多,进行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越高(OR:2.184,95%CI:2.085~2.287)。既有父母支持参加体育活动,自身也经常锻炼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高于父母不支持的学生(OR:1.478,95%CI:1.398~1.562)。学校每周体育课时不充足的学生每火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更低(OR:0.536,95%CI:0.523~0.550)。学校经常"挤占"或"不上"体育课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比学校从不"挤占"或"不上"体育课的学生低(OR:0.712,95%CI:0.666~0.761)。感觉课业负担重和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明显低于课业负担不重(OR:0.926,95%CI:0.899~0.953)和做家庭作业时间较短的学生(OR:0.879,95%CI:0.853~0.906)。结论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较低,体育锻炼主动意愿强、家庭中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体育氛同好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更高,而课业负担重和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的学生进行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