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86
作者
方松华
罗叶旋
孟磊
章士正
金梅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 O I
10.13437/j.cnki.jcr.2002.04.014
中图分类号
R730.4 [肿瘤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 :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 8例 ;肿块周边呈等密度 ,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 12例 ;呈高、等、低混杂密度者 1例。增强扫描 :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 10例 ;不均匀强化 ,其内可见多数小囊状坏死者 5例 ;病灶中央坏死、液化 ,周边强化者 6例。 2 1例GIST中 ,良性 7例 ,肿块直径多小于 5cm ,边界清楚 ,多均匀强化 ;恶性 14例 ,肿块直径大于 5cm ,边界多不清楚 ,10例肿块内有坏死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准确 ,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但CT表现无特异性 ,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 [J].
章士正 ;
方松华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1, (02) :126-129
[2]   胃肠间质肿瘤免疫组化及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J].
金梅 ;
许敬尧 ;
吕炳建 ;
周萍 ;
盛彩霞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 (01) :40-42+103
[3]   胃肠道间质肿瘤组织发生的探讨 [J].
杨京京 ;
李潮 ;
万义增 .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7, (03)
[4]  
诊断病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刘彤华 主编, 1994
[5]  
Gastric stromal sarcomas: correlation of MR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nine patients .2 Hasegawa S,Semelka RC,Noone TC,et al. Radiolog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