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被引:19
作者
吴海燕 [1 ,2 ]
金荣德 [2 ]
范作伟 [2 ]
高星爱 [2 ]
张余莽 [1 ]
赵兰坡 [1 ]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黑土; 耕作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6.038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玉米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在各个土层均有较高的碱解氮含量,而在播种前常规耕作高于宽窄行,玉米生长中期则是宽窄行高于常规耕作,收获后各处理含量水平基本一致。有效磷不同处理均表现出养分表聚现象,且宽窄行在各个生育期的不同土层内均高于常规耕作。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降低不十分明显,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钾素养分移动性大的特点。玉米生长关键期的全量氮、磷、钾变化幅度不大,处理间含量水平一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pH值不同处理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不同的耕作措施都有促进土壤表层酸化的现象。不同耕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相同,无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7+170 +1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J].
张星杰 ;
刘景辉 ;
李立军 ;
段宇坤 ;
王智功 ;
苏顺和 .
土壤通报, 2009, 40 (03) :542-546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韩宾 ;
史忠强 ;
邵国庆 ;
江晓东 ;
宁堂原 ;
焦念元 ;
李增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20-122+142
[3]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土壤酶动态变化的研究初报 [J].
王聪翔 ;
闻杰 ;
孙文涛 ;
宫亮 ;
张鸿雁 ;
李开宇 .
辽宁农业科学, 2005, (06) :16-18
[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严洁 ;
邓良基 ;
黄剑 .
中国农机化, 2005, (02) :31-34
[5]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周兴祥 ;
高焕文 ;
刘晓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6) :81-84
[6]   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 [J].
宋日 ;
吴春胜 ;
牟金明 ;
姜岩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3-16
[7]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晓燕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周兴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66-69
[8]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J].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1) :60-65
[9]   不同作物根茬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牟金明 ;
宋日 ;
姜亦梅 ;
王明辉 ;
姜岩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68-72
[10]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 [J].
赵兰坡 ;
姜岩 .
土壤通报, 1986, (03) :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