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及其预测因素

被引:54
作者
尚蕾
王择青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2]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北京市
[3] 北京市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预测因素; 心理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1 [创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背景: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首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诊断。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还存在不足。目的:回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早期筛查工具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帮助心理工作者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易感者,早期实施有效干预,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01/2004-12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文章,检索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predictors,interven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因素、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方面;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0篇,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2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19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预测因素,2篇关于筛查量表,2篇关于应激事件的干预研究。资料综合:预测伤后应激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2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J].
谭红 ;
施琪嘉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06) :376-377
[2]   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马磊 ;
王家同 ;
谭庆荣 ;
陈足怀 ;
苏衡 ;
吕静 ;
李媛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05) :257-258
[3]   事件影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J].
赵丞智 ;
汪向东 ;
常连玺 ;
金英爱 ;
田飞 ;
谭淑新 ;
王煜 ;
阎克乐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0) :679-681
[4]   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初步研究 [J].
徐唯 ;
宋瑛 ;
梁爱民 ;
董红兵 ;
胡刚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09) :603-606
[5]   洪灾区成人PTSD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J].
伍志刚 ;
刘爱忠 ;
谭红专 ;
周价 ;
李硕欣 ;
杨土保 ;
王洁如 ;
汤学民 ;
张修民 ;
向林保 ;
何华先 ;
李麟琳 ;
汤森林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03) :173-175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J].
李忠义 ;
何蕊芳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3, (01) :19-20
[7]   急性应激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J].
程灵芝 ;
李川云 ;
刘晓红 ;
严进 ;
黄丽婷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3) :474-475
[8]   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J].
刘光雄 ;
杨来启 ;
许向东 ;
张宏斌 ;
胡淑芳 ;
王晓峰 ;
张彦 ;
马文涛 ;
吴兴曲 ;
王蓉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01) :18-20
[9]   克拉玛依市火灾死难儿童双亲的心理反应 [J].
杨亚黎 ;
粟卫国 ;
郑占营 .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9, (06) :28-29+33
[10]   唐山大地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抽样调查研究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姜涛 ;
张秀凤 ;
于振剑 ;
许瑞芬 ;
彭精芬 ;
孟雪梅 ;
刘晓云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02)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