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构造曲率是勘探裂缝性气藏的有效方法
被引:7
作者
:
戴弹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戴弹申
机构
:
[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
天然气工业
|
1982年
/ 04期
关键词
:
构造曲率;
有效方法;
背斜构造;
钻探成功率;
裂缝系统;
产气井;
裂缝发育;
构造缝;
扭应力;
剪应力;
褶皱构造;
逆断层;
地质断层;
构造裂缝;
裂缝性气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裂缝性气藏的储集层特性四川盆地的碳陵盐岩和碎屑岩含油气地层是一套粒间孔隙度低于6%,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的脆性岩层。四川运动(喜玛拉雅期)产生的构造缝,使上述岩层具有总孔隙度低和渗滤能力特别高的特性。钻井放空、漏失和强烈井喷,录井中常见方解石或石英晶体等裂缝显示。气井的产量远远高于粒间孔隙的渗滤能力,可达数倍、甚至数百倍。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均一性,常造成同一背斜、同一产层气井产量相差悬殊。构造缝的渗滤能力与其张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