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机构
关键词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构件;动态;调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53 [有性繁殖];
学科分类号
090102 ;
摘要
本文依据了JLHarper(1977)的构件生物(ma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某一特定生境内的斑苦竹竹子的集合作为一个无性系种群,研究了它的克隆繁殖构件的数量动态,以及克隆繁殖与无性系基株年龄和分株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以Ⅲ龄级基株形成的克隆繁殖构件(笋芽)数量最多,以后,随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发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均与无性系分株密度相关,它们的最适密度都为25×104株/ha。退笋率和成竹率与繁殖构件的出土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退笋率模型:D=27.253+0.702t(R2=0.636)成竹率模型:M=72.662-0.701t(R2=0.634)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数量统计 [J].
刘庆,钟章成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2]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J].
钟章成 .
生态学杂志, 1992, (01) :6-10
[3]   缙云山慈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J].
苏智先 ;
钟章成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1, (03) :24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