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冯亮明
刘伟平
肖友智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碳排放权交易; 气候变化;
D O I
10.16832/j.cnki.1005-9709.2009.01.004
中图分类号
F326.20 [林业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指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贡献,但是受造林再造林项目规则的限制,这些森林资源的碳汇并不能进行交易,为了使森林恢复、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保证中国的经济安全及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建议在国内成立一个自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促进更广义的森林资源进入交易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2]   立足自身 紧扣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柯昕野 .
绿色中国, 2006, (05) :36-37
[3]   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利弊分析 [J].
孙丽英 ;
李惠民 ;
董文娟 ;
石缎花 ;
周大杰 .
生态科学, 2005, (01) :42-45+48
[4]   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碳交换机制的建立 [J].
陈根长 .
林业经济问题, 2005, (01) :1-6+38
[5]   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J].
刘伟平 ;
戴永务 .
林业经济问题, 2004, (04) :193-197
[6]   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 [J].
陈文颖 ;
高鹏飞 ;
何建坤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44-747
[7]   《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 [J].
王伟中 ;
陈滨 ;
鲁传一 ;
吴宗鑫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81-85
[8]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9]  
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魏殿生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