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模式对江苏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22
作者
魏建苏 [1 ]
陈鹏 [1 ]
孙燕 [1 ]
程思 [2 ]
李娜 [2 ]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K指数; WRF模式;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1.02.01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与高空急流的合理配置加强了强降水区垂直环流的发展,使降水区对流发展;而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特征也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这次过程的水汽输送在850hPa上最强,850hPa的强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必需的水汽条件;从能量方面看,江苏全境都处于K指数高值区,特别是江苏中北部有相当高的能量聚集,为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低层正中心、高层负值区的分布,螺旋度的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并维持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一次α中尺度低涡暴雨的数值模拟
    何锋
    何斌
    李云泉
    范晓红
    董旭
    [J]. 气象科学, 2010, 30 (01) : 67 - 73
  • [2] 西南地区东部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伍红雨
    黄红
    陈德辉
    [J]. 气象科学, 2008, (05) : 5494 - 5501
  • [3] WRF模式中的微物理过程及其预报对比试验
    闫之辉
    邓莲堂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6) : 1 - 6
  • [4] Impact of 4DVAR Assimilation of Rainfall Data on the Simulation of Mesoscale Precipitation Systems in a Mei-yu Heavy Rainfall Event[J]. 储可宽,谈哲敏.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2)
  • [5] 水汽螺旋度及其在一次江淮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王颖
    寿绍文
    周军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 101 - 106
  • [6] 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史小康
    李耀东
    高守亭
    付容
    [J]. 气象科学, 2007, (01) : 26 - 34
  • [7]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张端禹
    丁治英
    张兴强
    徐海明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4) : 526 - 532
  • [8] WRF模式2005年汛期在陕西应用与分析
    侯建忠
    宁志谦
    陈高峰
    邓爱军
    [J]. 陕西气象, 2006, (01) : 22 - 26
  • [9] Assimil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yphoon Rusa (2002) Using the WRF System[J]. 顾建峰,Ying-Hwa KUO,Dale M.BARKER,薛纪善,马晓星.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3)
  • [10] A Diagnostic Study of Heavy Rainfall in Karachi Due to Merging of a Mesoscale Low and a Diffused Tropical Depression during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J]. Ghulam RASUL,Qamar-uz-Zaman CHAUDHRY,赵思雄,曾庆存,齐琳琳,张高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