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

被引:69
作者
杨宁 [1 ,2 ]
邹冬生 [1 ]
李建国 [1 ]
陈盛彬 [2 ]
陈志阳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
关键词
演替进程;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竞争; 紫色土; 衡阳盆地;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4.004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定量分析法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4个不同的阶段。再以每个调查样方作为多维资源的综合资源位,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算了不同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以及同一资源同一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占绝对优势,揭示了它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2)种群生态位动态较好地表征了演替过程中对应种群与生境的动态变化,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更迭;(3)总体上,生态位较宽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有较多相似生态特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也较大;(4)群落内种群的平均生态重叠随演替逐渐增加,至中后期最高,后期略有回落,这主要是群落内种群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J].
杨宁 ;
邹冬生 ;
李建国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3) :996-1001
[2]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some theoratical explorations. Levins 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68
[3]  
Some comments on measuring niche overlap. Abrams,PA. Ecology . 1980
[4]  
Geography and evolution. Grinnel J. Ecology . 1924
[5]  
The Structure of Lizard Communities[J] . E R Pianka. &nbsp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 1973
[6]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J].
胡相明 ;
程积民 ;
万惠娥 ;
赵艳云 .
草业学报, 2006, (01) :29-35
[7]  
Niche size and faunal diversity. Klopfer,P.H.,MacArthur,R.H.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 1960
[8]  
The measurement of niche overlap and some relatives. Hurbert SH. Ecology . 1968
[9]   生态位有关术语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评述 [J].
杨效文 ;
马继盛 .
生态学杂志, 1992, (02) :46-51+37
[10]   生态位理论研究中的数学方法 [J].
黄英姿 .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03) :3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