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

被引:131
作者
范晖 [1 ,2 ]
闫银坤 [1 ]
米杰 [1 ,2 ]
机构
[1]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2]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高血压; 参照标准; 中国; 儿童; 青少年;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17.05.009
中图分类号
R725.4 [小儿心脏、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2010年发布的中国儿童性别和年龄别血压标准(2010年标准)进行更新,制定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的儿童血压参照标准(更新标准)。方法参照人群同2010年标准,共纳入儿童106 123人。血压测量采用水银血压计,以Korotkoff音第1音为收缩压,第5音为舒张压。采用位置、形状和范围的广义相加模型(GAMLSS),计算不同性别、年龄别及身高别对应的第50、90、95和99百分位(P50、P90、P95和P99)血压值。采用一组独立的儿童血压现况调查数据(n=43 476,6~17岁,男性占51.2%)验证新旧标准的一致性。结果更新标准的血压切点值(P50、P90、P95和P99)随年龄及身高增加而增加。与2010年标准相比,更新标准明显降低了身高P5对应收缩压-P95值,其中男童降低3~7、女童降低0~6mm Hg;更新标准明显抬高了身高P95对应收缩压-P95值,其中,男童升高2~6、女童升高0~4mm Hg;更新标准只降低了3~13岁男女身高P5对应舒张压-P95值;更新标准身高P95对应舒张压-P95值与2010年标准无明显差异。2010年标准诊断的高血压儿童中,用更新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的比例为90.1%。结论更新标准同时考虑了性别、年龄和身高因素,可更准确评估儿童血压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428 / 4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应用GAMLSS技术构建基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新疆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
    严恺
    王倩
    姚华
    黄永迪
    王琛琛
    张卫国
    娜尔克孜阿布扎力汗
    李南方
    严卫丽
    [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 6 (05) : 340 - 348
  • [2] 1985~2005年中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J]. 马军,吴双胜,宋逸,胡佩瑾,张兵.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3)
  • [3]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
    米杰
    王天有
    孟玲慧
    朱广谨
    韩少梅
    钟燕
    刘功姝
    万艳萍
    熊丰
    时景璞
    严卫丽
    周丕明
    [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0, 5 (01) : 4 - 14
  • [4]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席波
    米杰
    王俐
    段佳丽
    赵地
    张明明
    程红
    侯冬青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09) : 849 - 854
  • [5] 贵阳市区少年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探讨
    王予川
    刘君实
    周燕明
    王建怡
    张全奖
    吴悦
    黄玉瑛
    陶静
    姜军
    田颖
    [J]. 贵州医药, 2008, (06) : 554 - 555
  • [6] 上海地区7326名在校学生高血压分布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万燕萍
    张晓敏
    陆丽萍
    徐仁应
    曹丹
    罗开莉
    [J].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12) : 1005 - 1008
  • [7] 2001年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血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祖淑玉
    刘伟
    徐成丽
    韩少梅
    朱广瑾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7, (05) : 499 - 504
  • [8] 天津市3~6岁儿童血压状况调查
    田祯
    王萍
    戴丽娜
    李义民
    刘功姝
    刘恩庆
    张晓燕
    王伟
    付伯津
    潘蕾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01) : 76 - 78
  • [9] 重庆地区儿童肥胖症患病率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曾燕
    熊丰
    龙春利
    蒋运春
    罗晓琪
    张豪
    杨彬
    张亚妮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4) : 590 - 592+613
  • [10] 北票市5762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欧凤荣
    时景璞
    高嘉宁
    郑立国
    杨志奇
    徐占民
    付凌雨
    王桂花
    李征远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06) : 649 - 651